推進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
鄧冬猛
近年來,江西省興國縣積極探索移風易俗新路徑,以一系列有效舉措大力革除陳規陋習、扎實推進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潤澤城鄉。
系統謀劃,齊心培育文明花。移風易俗事關黨風政風民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興國縣堅持系統謀劃、常抓不懈,把移風易俗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揚文明新風。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移風易俗工作,召開全縣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建立掛點聯系機制,組建鄉風文明行動工作專班,出臺2024年興國縣“鄉風文明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有關單位項目化任務清單,有效指導工作開展。牢牢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嚴格落實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兩報告一承諾”(事先報告、作出承諾、事后再報告)制度,進一步加強對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管理監督,讓廣大黨員干部成為引領文明新風的帶頭人。明確考核評價體系,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全縣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創建內容,形成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整體合力。
黨群共治,繪就文明同心圓。文明實踐的陣地在基層,基層創新是推動移風易俗的源頭活水。興國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常態化組織開展文明集市、文明夜市、集體婚禮等活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送戲下鄉、山歌理論宣講等活動,創排《新風新俗新農村》《婚事儉辦》等移風易俗主題文藝作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文明新風入腦入心。實施“文明幸福卡”家庭積分制,將樹新風、除陋習與獲得文明實踐積分結合起來,激發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健全村民自治機制,304個行政村實現紅白理事會全覆蓋,配強理事會成員、優化理事會章程,全面推行婚喪事宜亮牌提醒制度,讓群眾有約可依、有規可循。
選樹典型,持續引領新風尚。涵養文明新風,關鍵在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興國縣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讓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新氣象煥發出勃勃生機。健全完善典型挖掘、選樹、宣傳機制,開展“好婆婆好兒媳”“好妯娌”“文明家庭”等典型選樹活動,廣泛宣傳群眾身邊先進典型的事跡,引導群眾學有榜樣、行有楷模、趕有目標。定期舉辦道德講堂活動,開展道德評議,每季度發布“道德紅黑榜”,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做文明風尚的積極踐行者、傳播者。深入挖掘群眾身邊傳承弘揚好家風的故事和“零彩禮”“低彩禮”的鮮活事例,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文明新風帶來的積極變化,不斷增強對移風易俗的認同感。加強媒體宣傳,用好縣級媒體矩陣、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播等平臺,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引導群眾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
(作者系江西省興國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趙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