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工加速跑,青年只爭朝夕。當前,市域機場線13標項目后通段——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至上海東站站的建設正在不間斷開展中。作為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之一,聯絡虹橋航站樓和浦東航站樓兩大門戶樞紐的市域機場線動工前便受到廣泛關注。但你可能不會想到,一位上海90后在其中承擔起了項目重任。
去年底,市域機場線先期開通段實現40分鐘快捷通行。40分鐘,幾乎同樣也是機場聯絡線13標(二工區)項目總工程師劉天日常巡查的時長。開工首日,劉天比日常更為仔細地檢查了工地情況,從隧道一頭走到另一頭,巡查花費了約一個小時。工作第二天,劉天又馬不停蹄地參與項目會議,向公司匯報工作進展以及年后的工作安排,保障項目扎實穩步推進。
劉天負責的機場聯絡線13標項目屬于后通段,位于浦東新區祝橋鎮,區間線路總長度約5.7公里,設有4座聯絡通道。去年年底,市域與機場線隧道已實現雙線貫通。眼下,他與同事們正在抓緊雙向隧道的聯絡通道凍結施工與建設。
這一工作在春節前便開始著手,如今仍在開展。“由于軟土地質這一特殊情況,施工現場開啟有全天候冷凍設備以保證后續的挖掘工作,一直需要24小時有人值守,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凍結工作結束后,預計3月份達到開挖條件后正式開展聯絡通道的挖掘工作。”因此作為機場聯絡線13標(二工區)項目總工程師,他在春節期間將回家過年的機會留給工友而自己駐守在工地現場之余,開工之后又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劉天告訴記者,相比春節期間的堅守,他們在節后的工作量有所增加,除了聯絡通道凍結施工外,還要進行隧道區間的井接頭施工。“盾構挖掘工作結束后,預計6月份開展排水溝、疏散平臺等隧道二結構的施工工作,2025年年底結束當前的土建工作。”
今年春節期間,劉天在家的時間不超過48小時。不止今年,劉天已經連續5年選擇在大年初一駐守工地一線,“我是上海人,平時回家的機會相對多一些。春節值班時,我們一般會優先讓外省市的同事們回家過節。”在他本人看來,這已成為他習以為常的一種工作模式。
而正式開工后,他又照常投入到工作中。項目總工主要負責技術質量方面的工作,每天下隧道巡檢是其工作日常。“每天都要對關鍵地方全部檢查一遍”。如此一來,他在隧道中步行一個來回至少6公里,而上下隧道也全靠梯籠,他每下一次隧道的運動量相當于爬了10層樓。“隧道平均20多米,相當于8~9層樓的高度,最深處達到36米左右,相當于12層樓。”和劉天一樣,春節前后一直堅守崗位的同事有二十余人,他們一直奔波于地面與地下隧道的路上。(青年報見習記者 朱彬)